土木工程学院“红布带’实践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国核聚变博物馆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8-03浏览次数:280

为进一步深入党史学习教育,重温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弘扬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2022年7月1日,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红布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中的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现场教学环节中,团队成员聆听了“建设核工业强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支撑’的中国大故事、“开发核聚变能源,造福子孙后代’的乐山小故事,参观了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了解了“国际热核聚变计划’、实现受控核聚变的六大途径以及等离子体技术在民品生产领域的应用,进一步认识了钱三强、陈能宽、李正武等爱党爱国、砥砺奋进的科学家造福人类的使命担当和三线建设精神。

土木工程学院“红布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国核聚变博物馆篇4.jpg

在科技厅里,团队成员体验了VR一体机,体验宇宙核聚变项目,感受先进科技魅力,并借此更加了解核聚变。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办公室老师杨昆介绍到,中国核聚变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所对公众开放的核聚变博物馆,作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博物馆经常组织开展“核科学进校园’系列活动,面向高校、中小学进行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加深青年人对“核电报国’的国家使命与家国情怀。在馆内,实践团队结合博物馆系列活动组织了“微党课’学习,观看了专题纪录片《聚变》。带队老师桂焱娥强调,团队成员要把人生的价值与国家安全和民族自强统一起来,学习核工业先辈们修德、博学、笃行、报国的精神。

此次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之行不仅丰富了团队成员的科学知识,也学习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攻坚克难精神。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弘扬中国核聚变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正能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乐山贡献档案力量。


土木工程学院“红布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国核聚变博物馆篇1.jpg

 

文:刘子懿

责任审稿人:桂焱娥

初审:张捷


编辑:刘子懿